“巴以冲突”的前世今生
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请悉知。
巴以冲突:一场无法落幕的历史恩怨
十月七日的清晨,以色列的边境线上响起了第一声爆炸,随后火箭弹雨点般落下,打破了加沙地带和以色列的短暂平静。
音乐节上的年轻人还沉浸在电子乐的节奏中,几分钟后,尖叫声和枪声混杂在一起,现场变成了人间炼狱。
武装分子乘着滑翔伞从天而降,皮卡车、摩托车在街头横冲直撞,以色列的军队却迟迟没有反应,一些士兵甚至还穿着短裤和背心,在突袭中措手不及地倒下。
这不是突发的意外,而是一次蓄谋已久的攻击。

哈马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透了以色列的防线,杀戮、绑架、混乱一触即发。
面对这样的情景,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回应只有一句话:“我们正在战争状态。”于是,空袭开始,战火重燃,巴以问题再次成为世界焦点。
旧恨未消,新仇又起
这片土地的血与火,从未停歇。
几十年前,曾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较量,而今天,变成了哈马斯与以色列的死斗。

要说巴以冲突的根源,还要追溯到上世纪中叶。
那时,巴勒斯坦的土地被分割,以色列建国,阿拉伯世界不满,战争接踵而至。
1967年,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,以色列六天之内横扫阿拉伯联军,夺下大片土地。
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,部分人成了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公民,更多的人则被赶往难民营。
失去家园的愤怒不会凭空消失,它变成了子弹、炸弹,甚至是自杀式袭击。
70年代后,阿拉伯国家逐渐放弃与以色列的直接对抗,埃及、约旦相继与以色列和解。
但问题并没解决,反而更加复杂。
巴解组织被逼得四处逃窜,先是在约旦被清算,后来又在黎巴嫩搅起内战。
到最后,他们被赶到了突尼斯,成了阿拉伯世界的弃子。
而与此同时,哈马斯在加沙悄然崛起,它比巴解更激进,更不妥协,完全不接受以色列的存在。
以色列的算盘
以色列本以为可以巧妙地利用哈马斯来制衡巴解。
上世纪80年代,以色列默许哈马斯在加沙建立慈善机构、学校、医院,以削弱巴解的影响力。
可没想到,自己养出的这只狼,最后咬了自己。
1987年,巴勒斯坦人掀起第一次大起义,哈马斯顺势成立,公开宣称要彻底铲除以色列。
此后,哈马斯的武装力量迅速壮大,暗杀、绑架、火箭弹袭击成了它的常规手段。
到了2006年,哈马斯甚至在巴勒斯坦选举中胜出,赶走了巴解,彻底掌控加沙。
以色列的封锁政策随之而来。
加沙成了一座巨大的露天监狱,物资匮乏,失业率飙升,年轻人看不到未来,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入哈马斯。
以色列的强硬政策看似让哈马斯受困,但实际上,只是在帮它制造更多的愤怒和战士。
金主的游戏
哈马斯的武器和资金从哪来?答案很简单:金主们乐意掏钱。
沙特、伊朗、卡塔尔,每年都会向哈马斯提供大量援助。
伊朗尤其热衷于支持哈马斯,因为它希望借此拖住以色列,让其无暇顾及伊朗的核计划。
然而,金主给钱,并不意味着愿意下场。
每次冲突爆发,哈马斯都会高喊“感谢伊朗”,希望伊朗能亲自参战。
但伊朗的回应总是模棱两可,嘴上说支持,实际上却不会出手相助。
它更希望看到以色列和哈马斯两败俱伤,而不是自己被卷进战争。
以色列的困境
以色列的军队本该是中东最强的,但这次面对哈马斯的突袭,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。
指挥官接连阵亡,坦克被轻易摧毁,战士在哨所里毫无还手之力。
德赢vwin首页以色列高估了自己的安全系统,却低估了哈马斯的战术。
如今,以色列已经展开地面进攻,誓要剿灭哈马斯。
但问题是,即使哈马斯暂时被打垮,加沙的民众依旧生活在封锁和贫困之中。
只要环境不变,总会有新的哈马斯站出来。
这场战争,不是以色列能轻易赢下的,也不是哈马斯能彻底占优的。
每一次冲突,都只是下一轮冲突的前奏。
国际社会会谴责,会调停,但最终,巴以问题依旧无解。
有人说,以色列的强硬只会催生更多的极端分子;也有人说,哈马斯的袭击让巴勒斯坦人的处境更糟。
可无论如何,战火不会熄灭,和平仍然遥遥无期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!
“12秒不雅视频案”当事官员,已出狱
1月25日,有消息称,因“不雅视频”事件落马的重庆北碚区委原书记雷政富已经出狱。26日上午,重庆市监狱管理局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,雷政富已刑满释放。媒体此前报道,2018年,雷政富因获7次表扬,被执行...
“格美”姗姗来迟 “焚风效应”或致福建高温持续范围更广
央广网福州7月22日消息(记者罗晓英)福建省气象台7月22日12时继续发布“台风预警Ⅳ级”和“高温预警Ⅲ级。今天(22日,下同)11时,距离台北900公里的第3号台风“格美”正逐渐向台湾岛东北部沿海...